“十四五”期间改造超过24万个城市旧社区——中
栏目:成功案例 发布时间:2025-10-13 10:02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十四五”期间改造超过24万个城市旧社区——中国住房条件更加改善 2025年10月13日 07:31 来源:人类记者驻海外日常 徐培宇 10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将召开“十四五高质量完成情况”系列新闻发布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介绍了“十四五”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高质量成就。总体来看,五年来,人民群众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五年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着力稳增长、惠民生。着力解决民生问题、规避风险、促进转型,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做实事。人民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 “十四五”期间,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累计面积约50亿平方米;城中村、城市住房等各类保障性住房和安置房超过1100万套(间)受益,惠及群众超过3000万人。城市生活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十四五”期间,全国改造城镇老旧小区超过24万个,惠及超过4000万户、1.1亿人口;安装电梯12.9万部,建设停车位超过340万个、养老等社区服务设施6.4万个; 84万公里 供水、供气、供热重新升级改造; ——屡创新高。建筑业水平大幅提升,“走出去”速度加快。深中走廊、北京冬奥会场馆等一批世界重大工程,盾构、建桥机械、建筑机械等一批国家重大装备,雅加达至地标铁路等一批举世瞩目、世界瞩目的“一带一路”地标成就。我市住房建设领域改革常态化深化。 “我们深化住房房地产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房地产开发新模式,完善住房供应体系,规范和完善房地产开发、融资、销售等基础制度,推动人、房、地、钱等要素的新机制落地。”洪说。城市更新取得显著成效蚂蚁结果。城市更新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过程。党的十九大、住房城乡建设部认真落实项目、落实政策、明确底线、推进试点、落实城市工程,在目标定位上找准影响因素。经过近年来的实践探索,“先体检,后更新”和“不体检,不更新”已成为共识。目前,全国297个地级以上城市和150多个县级城市全面开展体质测试。坚持总体规划、超前推进,加快基础性任务落实取得成效。着力补民生短板,实施城镇改造工程2387个,建造和筹集了超过230万套住房;启动城镇危房修缮工作17.5万套。坚持“城市衬砌工程”,加快综合管廊建设,有效提升城市保障安全运行的能力和稳定性。同时,采取更加务实的举措,推进“四好”住宅、好街坊、好社区、好城市建设,打造宜居城市、名城。完成社区建设,改造6500多个老旧小区、700多个厂区,创造美好人居。 空间、更新的消费场景、公民更多的创业空间。需要由项目提出要求和驱动。统筹推进实体城市与城市更新测试,形成“体检发现问题、更新解决问题、评估改进”的闭环工作机制。制定五项任务,提出“美丽的房子”,“好房子”承载着千家万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何推进“好房子”建设?洪说,建设“好房子”需要好标准、好设计、好材料、好施工、高效运维。在好标准上下功夫。《住宅工程规范》5月1日正式实施 今年。新标准有14项改进。例如,建筑层高由原来的2.8米增加到3米,4层以上建筑应配备电梯,楼板隔音要求降低10分贝等。努力做好设计。今年住建部启动全国住宅设计大赛,全国已提交近2000份方案IDE,不仅包括新房,还包括修缮旧房。大赛将于今年年底决出优胜方案,为建设“美丽家园”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用好的建筑材料努力工作。比如,我们将推动适合“美丽家园”的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让我们不必在施工、装修后等待半年、三个月;研究绿色建材、智能安防、全家居智能化,利用互联网、传感器等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应用于“好房子”,提升居住品质。对称地努力工作。据相关调查显示,人们最关心的还是“66333”问题。即“六无”,不发霉、不堵塞、不泄漏、无噪音、不开裂、无异味; “六防”,可防电、防火、防灾、防盗、防碰撞、防坠落; “三p“三要”,省心、省空间、省钱;“三要”,健康、实用、关爱。通过对这些要求进行分类,形成16大类、262个要点的手术方式,在高效运维上下功夫。要建立全家居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体系。落实提升服务服务行动,解决群众关心的“大事小事”,营造更加温馨的生活环境。 为居民打造更加幸福的家园。 “通过坚持这五项活动,相信‘十五五’期间,我们的‘好房子’一定会展示在消费者面前。”洪说。 (编辑:单小兵)
服务热线
40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