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民企并购“量多结构多”
栏目:成功案例 发布时间:2025-10-22 09:53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记者田鹏 10月20日,深圳市易到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到信息”)正式披露拟发行股票、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募集配套资金及关联交易事项。据悉,一到信息作为一家民营智能电子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拟收购广州朗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诚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全面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一动作和动作,为今年A股市场新上市公司并购热潮增添了又一个典型例子。据航空数据统计(全文数据源),今年以来,其中A股市场首次披露的138起并购重组案件中,超过60%涉及民营上市公司。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在“六并购”等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并购成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未来,建议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创新融资工具。两条主线引领道路。今年以来,民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持续呈现强劲势头,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并购重组活跃。民营企业并购呈现出“量值双增、结构优化”的显着特点。数据显示,年内共有87家民营上市公司A股市场启动并购重组计划,计划交易总金额2443.79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参与并购的私募上市公司数量增长93.33%,拟交易金额增长74.63%。此外,从业务规模来看,上述87家民营企业中,66.67%的流通市值低于100亿元。中小型民营企业已成为并购市场的主要参与力量。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立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中小市值的民营企业决策链条精简,市场反应机制灵活,捕捉政策引导和行业机会的能力尤其突出。 “六大”等支持政策落实“并购重组”帮助相关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弥补技术储备不足、资源渠道狭窄等发展短板。从逻辑和收购逻辑来看,两条主线已经清晰:一是业务做强、延伸链条,通过垂直整合上下游优质资源,强化业务优势。数据显示,87个案例中, 民营企业并购重组中,产业兼并27起。二是民间资本积极追寻高科技赛道,突破生产力新领域,通过并购重组助力技术突破和业务转型升级。数据显示,87起民企并购重组案例中,交易标的广泛涵盖 电子元件等新兴领域金融、半导体、航空航天、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展现了民营企业积极拥抱技术变革、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眼光。四川证券研究所所长陈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产业转型升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大趋势是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实现技术突破和转型升级。一方面,帮助企业更好实现新模式、新业态转型。另一方面,也将帮助企业加速在新兴领域的拓展。在双重逻辑驱动下,民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不断增多,是政策红利与企业资本“双向冲刺”的结果。企业发展需要。一方面,多维度红利精准释放,为并购重组扫清障碍、注入动力,具体表现在三个维度:一是审批效率显着提升,监管部门对符合国家战略的并购项目实行“即审即批放行”;二是融资支持力度加大。 政策鼓励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创新并购,贷款、定向可转债等融资工具也支持资金参与并购交易,解决市场退出的主要问题,为民营企业提供多种金融支持;三是创新空间不断拓展,政策明确支持民营企业收购未盈利的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另一方面,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业创新升级进入关键时期的背景下,仅依靠内生增长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快速扩张和结构优化的需求。并购重组成为它们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路径。这从年内民营企业参与跨境并购和采购的持续热情就可以充分印证。数据显示,截至今年,共有7家民营上市公司成功完成海外并购,而去年同期只有3家。民营企业通过跨境并购整合全球资源、拓展国际市场的意愿和能力显着tly 增加。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通过海外并购,民营企业可以获取海外市场的专利技术、高端难求人才,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提升海外知名度。以及企业和品牌的影响力。展望未来,在政策支持不断加大、企业转型需求日益迫切的背景下,未来民营企业并购有望进一步向专业化、精准化方向推进。产业整合将更加注重提升核心竞争力,新的生产力布局将更加注重重大技术突破,跨国并购将更加注重全球资源的高效协同。
(编辑:蔡青)
C中国经济网公告:股市信息来自合作媒体和机构。这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namums投资者据此自行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