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网络暴力“拆箱”:谨防“数字时代的游行
栏目:成功案例 发布时间:2025-10-27 09:44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新型网络暴力“拆箱”:谨防“数字时代的游行”
2025年10月27日 07:37 来源:中国青年报
“抓脏话”是李小涵的日常。当他试图识别“开箱器”的密码时,屏幕后面的敌人却不断更换他的“马甲”。 “从‘免费帮忙开箱’到‘免费’,再到简单的‘开箱’二字,他们的行话变得越来越模糊,以逃避平台管理。”抖音平台网络暴力治理负责人李晓涵在访问中国青年《中国青年说》专栏时表示,这些暗号涉及一种名为“开箱”的新型网络暴力。他用一个生动的比喻解释道:“数字时代的游行”。 《开箱大师》从解锁箱子等琐碎信息入手,挖掘出真实的我被害人的身份、住址、家庭关系等隐私层层被泄露,进而助长其他线上滥用、线下滥用行为。一条黑色产业链,信息如何传播。面对“拆箱”乱象,今年,中央网信办两次发布通知,明确表示将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拆箱”行为。 “‘开箱’虽然是一个新名词,但它实际上是‘人肉搜索’的升级版。以前“人肉搜索”可能只需要技术能力,但现在“开箱”已经发展成为一条成熟的黑色产业链,谁都可以花钱下单。 ”北京互联网法院第三综合审判庭副庭长路遥说。在一些海外平台和团体中,已经公开宣传“开箱”服务。根据查询信息的不同,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有时,您只需要提供e目标的网络ID,查出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房屋地址等信息。“从信息的收集、整合到攻击的执行,每个环节都有明码标价。”路遥告诉记者。这个产业链分工明确,之所以能精准锁定目标,有赖于“黑仓”、“白仓”、“内鬼”的多线配合。黑色数据库指的是海外“社会工作数据库”。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网络安全研究中心评估实验室副主任何彦哲解释说,“社会工程数据库”收集了大量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的用户数据。 “许多用户为了方便而在不同平台上使用相同或相似的密码。”何彦哲打了个比方,“就像所有的门都装了一把锁一样。”攻击者利用泄露的acc计算密码以在主要平台上执行登录尝试,称为“凭据攻击”。一旦成功,他们就可以窃取更多的基本隐私。 “白库”是指通过社交媒体等公共渠道收集的个人信息。这些信息看似零散、无关紧要,但却成为开箱的关键线索。为了证明其可能性,中青报、中青报记者进行了信息采集实验。通过一名网友提供的个人微博账号,在过去发布的数百条内容中很容易找到关键线索:一张未关闭的带有位置信息的照片。照片上显示了小区的地址以及孩子的小学等地址,几乎可以清晰地看出家庭结构。整个过程不需要任何黑客技巧,只需通过公开信息进行黑客攻击即可完成。 “许多人没有意识到,分散的信息会造成巨大的危险。年轻一代对互联网有着天然的依赖和信任。 “当成为流量焦点时,所有信息都会从过去的言行中获取。”他说。此外,还有“内部人士”利用职务之便。李晓补充道:“有些人工作收入不高,希望通过非法出售用户信息赚取外快。”还有一些人干脆以“开箱”为名实施诈骗,利用受害人不敢发声的心理骗取钱财。 同事卧底,骗取35元。在这个灰色地带,他们的行为是肆无忌惮的。”InihLi晓涵问道。管理困境背后的维权问题“‘拆箱’的涉案人员趋于年轻化,大量案件涉及未成年人。”路遥表示,“拆箱”场景很可能发生在文化、娱乐、体育等“米”领域s。这些粉丝群体反对情绪强烈、组织程度高、法律意识淡薄。他们将“拆箱”视为情感宣泄或“维权”的工具。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显示,去年,因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开箱”行为被定罪处罚383名网络霸凌者。尽管相关部门不断加大打击力度,但管理仍面临诸多挑战。路遥说,受害者第一次时往往意识不到自己被“打开”,通常直到亲友告诉他们后才意识到。 “当时,侵权信息已经遍布多个平台,很难追查原始来源。”受害人在维权时常常陷入“不知道该告谁”的问题。路遥举了一个例子。一名年轻女教师被指在网上散布“可耻谣言”他上网。由于找不到谣言的原始发布者,他最终选择起诉一位积极转发和评论该谣言并拥有大量粉丝的主播。然而,这位主播却抗议自己在直播中“只吃瓜”,并提供了“八卦”的来源——评论区一张曝光女老师隐私的截图。 “即使是看似确凿的证据,在审判程序的司法认定中也面临着认定事实的困难。”路遥解释道,“点燃的是证据。来源不明的截图无法确认原始发布者和发布时间,也看不到点赞、评论等数据的传播情况,属于间接证据,证明作用较低。”路遥表示,如何认定“吃瓜群众”传递信息泄露的责任,衡量网络暴力给受害者造成的精神损害,也是当前的难点。在严哲认为,如何准确区分“开信箱”行为和合法舆论操纵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以之前的‘手手门’事件为例,从某种角度来看,当事人确实是‘拆箱’,但其中也夹杂着舆论治理的成分。如果平台仅仅删除相关内容,很可能会受到质疑和收买,甚至引发更大的舆论反弹。”此外,平台之间管理能力的差异也给反“开箱”工作带来困难。他向严哲透露,他的技术团队正在推动跨平台合作机制的建立。 “仅仅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是很难的,需要整个行业共同努力。”而团队用开发技术打开盒子后的编码变得更加模糊,识别难度大幅增加。李晓涵团队u借助AI技术和人工卧底进行身份识别。去年,它处理了超过1200万条“开箱”消息,破解了7000多个非法账户。为各类数字身份分配“钥匙” 今年8月,严哲所在的中国网络安全产业联盟(CCIA)数据安全工作委员会牵头成立反“开箱”工作组,并通过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对“数字身份”实行分类管理。 “我们建议用户将数字身份划分为不同级别。对于银行账户等重要账户,使用最私密的手机主号码,启用最高级别的安全保护。社交账户必须使用副号码注册。”他认为,这样做的好处是,即使与社交平台账号存在争议,攻击者也很难通过手机号码关联用户的真实身份。琥珀。他打了个比方:“就像在现实生活中,你不用公司的公章去签收发货申报单。在网络世界里,我们也要知道给不同的身份分配不同的‘钥匙’。” “比如,在获取密码时设置‘反向提示词’,规则只有你自己知道;或者对非必要网站使用‘弱密码’,意在用垃圾信息污染非法数据库,增加‘开箱者’的筛查成本。”他说。对于受害者来说,除了合法权益的保障外,心理支持和暂时“分离”一些声音也同样重要。李小涵认为:“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用户都在心理上坚强,但是当他想要拒绝别人的评论、关闭一些声音、或者不让陌生人看到自己时,平台都有相应的功能来实现这一点。”路遥建议,网络暴力发生时,受害人应组织侵权人尽快取证,收集能够显示侵权内容发布主体的完整侵权内容,包括发布的文字、视频、照片等能够显示发布时间和传播时间、评论等通讯数据的内容,作为报警或向法院提起诉讼的主要证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联合印发的《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犯罪的指导意见》明确,组织“人肉搜索”情节严重的,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定罪处罚。受害人对他人实施网络暴力,侵犯他人名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受害人请求承担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将予以支持。n 依法。 “您也可以拨打12377,这是中央网信办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络举报热线。”路遥强调,“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网络暴力犯罪将依法惩处。”中青报·中青报记者 李翔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5年10月27日第04页
(编辑:孙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