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非法金融防线
栏目: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2025-11-06 10:09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10月29日,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部际联席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要求,纠正利用App开展非法金融活动,更好保护“钱袋子”。非法金融活动是指未经金融管理部门合法许可或者违反金融管理管理规定,实际从事货币、支付、外汇等各种金融经营活动的行为。近年来,非法金融活动形式日益多样,手段不断更新。不法分子利用高回报、快利润等噱头,引诱公众参与非法集资、金融传销等活动。关系。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李光子表示,近年来,非法金融活动屡见不鲜,从传统传销、非法资金运营到虚拟货币诈骗,“正规贷”、虚假投资平台在网络上蔓延,其误解和欺骗不断增多,造成和谐损失严重,特别是一些健康群体与健康群体,特别是慈善机构。群体特别群体有严重群体风险识别能力差,甚至引发严重社会问题。非法金融活动对个人和社会危害极大。甘肃监察局相关负责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表示,参与者将遭受经济损失,严重时甚至可能血本无归、血本无归;非法金融活动严重扰乱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加剧社会不稳定,导致金融资源被挪用,阻碍经济正常发展。为防止非法金融活动蔓延,今年以来,多地金融监管部门通过发布相关风险提示、常见案例等方式,引导银行业机构开展一系列活动,帮助金融消费者准确识别非法金融活动风险。在浙江,银行机构联合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嘉北街道金都社区,积极向群众普及金融知识,防范非法金融活动。,更好地保护“钱袋子”。其次,引导群众远离非法金融活动,金融教育还应起到预防和保护作用,提高警惕,理性投资,增强风险规避意识。今年以来,金融监管部门积极部署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联合多部门开展2025年宣传周活动,防范非法集资、网络金融诈骗等,持续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从消费者自身来说,需要增强防范意识。北京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徐泽伟表示,金融消费者需树立主动防范意识。他们不仅要了解金融和产品的基础知识,还要了解认识非法金融活动的欺骗性;也必须保持警惕,坚守“不信任、不泄露、不转移资金”的底线并采取行动。所有金融业务必须通过持牌正规机构进行,避免陷入相关陷阱,影响个人征信,甚至承担法律责任。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王宝辉) (编辑:胡峰)
服务热线
40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