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港口如何智慧“翻身”
栏目:公司资讯 发布时间:2025-11-04 10:07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更新和数字化转型。 ——一早“十五五”规划建议结束,山东港日照港全自动集装箱码头开始运营,但周围人烟稀少。自动铁路精准升降移位,智能运输车辆有序引导。建设这样一个智慧港口需要多少投资? “传统的解决方案需要花费数十亿元人民币。”山东港日照港科技创新中心副主任徐冠南说。在他的印象中,2019年这里有一个奇怪的地方:“那些工人操作岸上的机械,一个集装箱的吊装和落地需要很多人的配合,劳动及时、勤快。”变换器改革开放迫在眉睫,但当时国内外的全自动集装箱码头几乎都是新建的,投资数十亿元,建设周期长,让很多港口陷入困境。低成本实现传统港口“重生”——日照港锐意打造智能化新路径。港口卡车改造的关键,卡车采集技术是一个难点。 “当时我想把一天分成两天,吃住行几乎都在港口。”Wonnan此时也有人提出,“直接引进国外的解决方案会省时省力”。许冠南坚称:“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是可靠的!”经过200多个日日夜夜,团队攻克了5G远程驾驶、车联网等技术难关,解决了无人监管的卡车收运作业需要“安全”管理的难题。十月2021年,全国首个沿海开放式全自动集装箱码头在日照港建成。综合改造成本约为传统方案的1/10。新码头以“遥控自动岸吊+无人集卡+自动化铁路”为基本布局,综合成本降低了70%,为建设全自动化码头探索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制造路径。随着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布置规模的扩大以及智能码头管理、码头控制等软硬件系统的上线,码头作业效率提升23%,单机效率提升11%,闸口通关效率提升30%。智能变换没有终点。不久前,徐冠南及其团队研发的新一代双悬臂轻型轨道起重机投入试运行。我们减少70吨的重量和提高15%的能源效率是100多项模拟研究和结构优化的结果。 “这就像骨头和肌腱一起工作。”许冠南说,“既保证了强度,又显着减轻了重量。”单轨制造成本降低100万元以上,全生命周期可节省200万元。所有主要设备部件均在内部制造,消除了对进口备件的依赖。五年来,日照港智慧绿色转型持续推进: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示范港口系统运行效率提升30%以上;国内生产的全自动粮食连续船最大清除效率达到1500吨/小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爬过一座山,我们发现了另一座高峰。建设智慧港口就像攀登未来,永远在路上。”徐冠南说,“展望‘十五五’,我们将继续在船载自动化、智能拆解解锁等技术上发力,让港口更加‘智慧’。 》本期协调人:张安宇
服务热线
400-123-4567